时 间:2022-07-14
近年来,青岛市全面贯彻数字中国战略,抢抓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机遇,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青岛开展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城市运管服平台”)建设试点为契机,全面推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深度融合,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初步形成了数据资源“一中心”、业务支撑“一平台”、城市运行“一张图”、行业应用“一张网”的全新模式,构建了“上下贯通、左右衔接、协同联动、高度集成”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治理水平。
城市运管服平台上线以来,日均流转处置城市运行管理服务问题1.6万余件,处置率保持在99%以上,促进城市治理科学精细、城市运行高效有序、城市品质大幅提升。
青岛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
01、打破“信息孤岛”,城市管理数据实现“一网通联”
青岛市城市运管服平台纵向与国家平台、省级平台以及区(市)平台实现对接联通,横向与市直部门协调联动,围绕城市运行管理各类事项,推动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数据资源汇聚融合、开放共享和深度利用。全面加强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大数据中心建设,实现对各类相关数据的有序管理、共享交换和应用服务。目前,已建成包含1400余项数据目录、44个专题库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数据库,并与青岛市城市云脑互联互通,实现了数据跨系统、跨行业、跨部门共享运用。
青岛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 / 大数据中心
一是全面汇聚数据资源,构建“专题数据库”。整合供热供气、环境卫生、综合执法等18个城市管理行业部门数据,汇聚住房城乡建设、园林、公安、交通等30个部门(区市)数据,形成城市管理基础数据、网格数据、公众诉求数据、网络舆情数据等各类专题数据库和综合分析模型,为行业赋能、指挥调度、决策分析等提供精准大数据支撑。结合可视化空间分析及展示需要,建设了建成区三维灰模地图,汇聚全市燃气场点、供热站点、环卫作业车辆、垃圾站点、广告设施、海水浴场、门头店铺等关键运行数据和行业基础数据,并与市民服务数据形成关联,为城市行业监管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例如,与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共享高空航拍影像数据和实景三维数据,对乱倒建筑垃圾形成的渣土堆问题进行分析比对,使建筑垃圾管理部门能够快速掌握渣土堆分布情况,为实施综合治理提供准确的依据和支撑。
二是大力开展数据普查,建立“数字身份证”。充分运用“云、网、数、端”技术架构优势,全面完善和丰富城市管理部件基础数据,对建成区范围内城市管理部件全面普查、更新,为114类、248万个城市管理部件标明统一标识编码,明确具体位置、主管部门、权属单位、规格型号等基础属性,形成全市建成区城市管理部件“一张图”,为城市管理问题精准流转、快速处置、高效解决奠定数据基础,事件问题派遣精准率提高了30%。
青岛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 / 城市管理部件“一张图”
三是强化感知体系建设,打造“感知一张网”。在采集员每天对全市建成区12大类、218小类城市管理问题进行人工采集发现的基础上,通过共享3.8万余路公共安全视频、40余路高点视频、全市城管视频采集车、无人机和航拍(卫星)影像等,对各类城市管理问题进行监控,并通过智能分析系统对市容秩序、环境卫生等11类常见城市管理问题进行自动识别、自动抓拍、自动派遣,对高发问题实行告警提示、督办处置,建立了高、中、低立体式、智能化感知体系和问题自动流转处置的创新模式。目前,平台年均自动发现和处置城市管理问题近18万件,在创城巡查、违建治理、市容秩序管控等城市管理重点攻坚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02、丰富“应用场景”,城市管理领域实现“一网统管”
青岛市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围绕城市运行管理热点难点和问题多发领域开发智能化应用场景,实现对城市运行事项的源头治理、过程监测、预警预报和应急处置,有效助力城市治理科学精细、城市运行安全有序、城市品质大幅提升。
青岛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 / 行业应用模块
一是搭建城市运行类场景,夯实安全监管新基座。将城市燃气、供热、供排水等7个城市运行专题全部纳入平台建设体系,优化整合城市运行系统和数据,对城市运行保障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实现城市运行一屏展示、综合分析和预测预警,全面增强城市运行基础保障能力。比如:
燃气智能监测场景。建设了针对天然气加气站、液化气灌装站的远程视频监管系统,对接覆盖全市所有燃气场站燃气远程视频监控,实现远程实时监管。燃气行业监管部门通过实时监控和调取录像,及时发现问题,并将所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通知燃气企业予以纠正。同时,采用可燃气体探测、无线通讯等高技术手段,对市内687处燃气管线、重点路段、人员密集区域等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连续监测,实时将监测点可燃气体泄漏信息发送至监控中心。监控中心显示屏会自动显示监测点的地理位置,并发出声、光警示信号,调度工作人员准确、快速到达现场,确保城市燃气运行安全。
供热监测场景。对市区1200余座换热站的室外温度、供回水温度、压力、流量等运行参数实时监测,发现运行异常情况及时处置,实现了对市内主要供热企业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同时还可以将监测的运行数据与政务热线市民反映的暖气不热等问题进行对比分析,实时掌握各供热单位的运行状态和服务质量。对重复来电多、市民反映问题集中的区域进行重点分析,研判供热异常原因,及时主动进行督导处置。该应用场景运行以来,供热采暖季市民供热投诉率明显下降。
供排水监测场景。接入水务监测管理平台信息,将城市供排水相关地理数据、设施数据、监控监测数据、告警数据等信息展现在“供排水一张图”上,实现数据和业务上交互,为供水调度、排水防汛等提供决策支持。其中,排水监管场景通过对城市排水相关的设施数据、物联感知监测设备、业务数据、视频监控等信息的展示,更加清晰地展现区域内的排水情况,为城市排水防汛决策提供信息层面和模型层面的依据。
二是搭建行业管理类场景,打造行业监管新模式。建设智慧环卫、智慧广告、建筑垃圾监管等18个行业管理类场景,实现违法建设“智能感知”、渣土车“统一监管”、环卫作业“数字管控”、责任区“电子承诺”、户外广告“智能监管”等,城市管理行业监管能力全面增强。比如:
智慧环卫场景。整合共享全市2000余辆环卫车辆、900余路环卫视频、2000余座公厕和80余座转运站信息数据,建设全市环卫态势显示一张图、行业家底一个库、指挥调度一盘棋。利用物联网手段采集环卫机械化作业状态,通过不同颜色对车辆工作状态进行标识,实现环卫车辆的动态显示、轨迹回放。通过对作业车辆的实时运行情况和作业电子台账进行比照,并在地图中以道路为单位,以不同颜色代表不同作业量,实现各区市环卫作业量的自动计算、智能监管 , 大大减少了基层部门作业不规范和作业量不足的问题,提升了环卫机械化保洁质量。环卫机械化作业监管从人工每天检查40条道路,提高到每天对700 条道路实现全覆盖检查,对主次干道的检查量从5%提高到100%。
青岛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 / 环境卫生数字化监管
房屋专项清查信息采集场景。与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行政审批服务局等部门共享房屋抗震性能普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信息数据,实现房屋建筑基本情况和审批情况直接调用比对。截至目前,青岛市通过该应用场景,共排查城市建成区内房屋建筑174426栋,发现存在隐患问题房屋1086栋,为妥善做好问题房屋管控和人员安置工作奠定基础。
智慧广告管理场景。通过数据清洗、挖掘、交叉关联分析等,对广告从规划到设立进行全流程对接展示、全生命周期管理。该场景建立了户外广告招牌基础信息库、审批备案库、文件资料库“三个库”,通过与规划数据和审批数据自行比对,实现户外广告招牌数据实时监管;建立“红、黄、绿”道路状态提示、超期提示、虚假结案提示“三个指标”,实现户外广告招牌监管状态实时掌握。同时在大型户外广告安全检测监管方面能够实时监测,清晰展示辖区户外广告招牌管理状况,找准问题短板,推进问题整改落实。
三是搭建城市综合评价专题,激发城市发展新活力。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运行管理服务评价标准,在平台上搭建了城市综合评价专题,通过系统对接、平台抓取自动生成和现场评价、问卷调查等方式,从“干净、整洁、有序、安全、群众满意”5个方面,实现对城市管理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为推动城市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03、聚焦“民之所盼”,多元民情民意实现“一网通办”
市民群众身边的“小事”,就是城市管理工作的大事。青岛市不断强化宗旨意识,坚持“谋事为群众”,持续创新便民服务方式,推动全社会和多主体参与城市管理,从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关键小事”入手,依托“点·靓青岛”小程序,开发城市管理公众服务应用场景,设置“我拍我城”“家政服务”“广告招牌前置服务”等14个模块,建立起市民群众了解城市管理、参与城市管理的便捷窗口,实现城市管理问题“掌上报、掌上问、掌上查、掌上办”,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注入“全民化”影响力。
青岛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 / 点·靓青岛微信小程序
一是构建“我拍我城”模块,破解“参与难”。“我拍我城”模块设置了问题登记、地图定位、音视频、录像等多媒体信息上报功能,建立起市民群众了解和参与城市管理的便捷窗口,并开设“微信有奖随手拍”,激发共建共治热情。
二是构建“家政服务”模块,破解“疏导难”。为提高“小广告”疏导治理成效,畅通家政便民服务信息渠道,平台建立了开换锁、修理上下水等家政服务类信息查询模块,为商户提供信息发布和疏导的便捷平台,实现服务与管理工作的“双赢”。
三是构建“公厕查询”模块,破解“查询难”。与高德地图标注公司合作,将全市2000余处公厕的位置信息、开放时间、星级状况等在电子地图上进行全面标注、实时更新、共同发布,并制作公厕二维码。市民群众通过扫描公厕二维码,不仅可以查询公厕位置信息,实现“查”得快捷,还可以参与公厕管理意见反馈,实现“评”得快捷。
四是构建“门头招牌前置服务”模块,破解“服务难”。在模块中明确门头招牌相关规范要求,为商户提供招牌安装等相关咨询,避免了以往门头招牌安装后不符合规定再进行拆除的情况,该模块上线以来,已为7000余家商户提供服务。
五是构建“便民摊点”模块,破解“管理难”。开发建设的便民摊点信息管理服务模块(秀摊),整合全市便民摊点信息资源,汇聚全市200余处摊点群、3万余个摊位、2500余名流动商贩信息,建立起全市便民摊点信息数据库,实现便民摊位信息主动发布、商贩信息精准查询、店铺责任区域管理,形成市民群众网上找摊贩、摊贩网上找摊位的良性互动,为户外经济发展和便民服务提供了信息化支撑,有效释放了政府治理新动能。
04、着力“统一规范”,平台运行机制实现“一网协同”
多个部门“办好一件事”是城市管理智能化的根本目标。青岛市坚持把协同联动作为平台建设的根本要求,着力打造创新一体的指挥体系,实现城市运行高效有序。平台上线以来,主动发现问题和处置问题的能力大幅提升。
一是优化平台标准体系,在“规范”中提升运行水平。全面完成国标《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10部分:社会监督信息受理》的主编、国标《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9部分:系统设置》以及6项行标《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数据及交换标准》等的参编任务,对更好发挥城市管理监督作用,改善提升城市管理服务和综合执法效能,促进城市高效、安全、和谐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立完备的运管体系,编制《青岛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运行指挥手册》,在全国率先增设城市管理服务事项,以适应线网融合的实际需求,增强平台的为民服务功能。在全国首创了《青岛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运行工作机制(试行)》,形成涵盖三种运行模式、十项工作机制、三大应用系统运行机制在内的平台运行工作机制,构建起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平台运行体系。编制《青岛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运行管理工作制度》等29项运行制度规范,体现了城市精细管理和品质改善提升的要求。
二是打造平台协同体系,在“联动”中实现精确精准。建立健全平台运行和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形成“1个市中心、10个区(市)中心、若干个街镇工作站、304个作业单元”联动一体指挥调度模式,各部门之间无缝衔接。建立健全案件处置督促机制、案件处置督办流程、疑难问题处置机制和案件处置执法保障制度,对重点案件、高发案件、超期案件实行常态化推送、通报和督导处置;对权属不明的窨井盖、线杆、箱体等城市部件问题通过联席会议或多部门现场确权的方式协同处置,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对明确权属后拒不整改的处置单位,组织区中心协调辖区执法中队进行执法处置。通过以上措施,目前平台系统超期案件基本做到了每月清零。
三是提升案件处置效率,在“高效”中展现责任担当。所有信息采集员、网格员、社会公众和媒体等各个渠道报送的城市管理问题,均进入平台进行受理处置。为了尽快解决市民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保障城市安全平稳运行,平台不断优化案件流转流程,创新实现11类常见问题的自动派遣功能,案件自动派遣率达到50%以上,案件流转时间由原先的30分钟缩短至1~2分钟。平台月均处置城市管理类问题从14万余件上升至49万余件,处置率从95%上升至99%以上。
责任编辑:广汉